1/05/2011

從《政經建築觀》談「辯論金字塔」

又到新一年,恭祝各位辯友新年進步!

今次介紹的書,與上次介紹的《地產霸權》,一定程度上是「一脈相承」,都是探討香港土地發展的問題,名為《政經建築觀》(商務,2010)。作者羅慶鴻是建築師,一直關注文物及保育問題。

書中舉出多個舊區重建或土地發展的實例,如紅灣半島、荷里活警署、天星碼頭、西九、觀塘重建、灣仔藍屋等等,從中探討重建、規劃的概念。對參與辯論的同學來說,大家不時會在辯論比賽中拋出「文化保育」、「活化舊區」、「集體記憶」、「歷史價值」等抽象口號,但這些口號背後有甚麼意思?本書作者以理論與實例兼備的方式去講解,絕對有助同學們增進通識,讓我們更認識身處的社會。

另外,這本書更有助我們明白處理辯題的其中一種方法──拆解。過去擔任評判時,發覺有些隊伍不懂「拆解」題目,結果整場比賽說來說去都是一堆口號式的理念,完全沒有論證深度。

所謂論證深度,其實就是一個「金字塔」:辯題的某個站方,往往需要支持一個理念,辯員要做的就是提出一些論點去支持這個理念,並提出一些論據去支持那些論點。用圖來表示,就像以下的金字塔:

      理念
   /  |  \
  論點  論點  論點
 /\   /\  /\
論據 論據 論據 論據 論據 論據

強隊往往能砌出這個「金字塔」,弱隊則因論點有缺或論據不足,使「金字塔」不夠穩固,結果無法取信於評判和觀眾。

《政經建築觀》的內容,正好幫助大家處理與保育、重建、都市發展有關的辯題時,砌出上述的金字塔。例如我們常說要「保育」,是否凡是舊東西都要保留不拆呢?若否,究竟取捨有何標準?本書作者便提出「集體回憶」、「建築價值」、「歷史價值」和「社會價值」等多個向度,來考慮一個建築物應否「保育」,並在書中不同部分就這幾個向度作進一步闡釋,例如「社會價值」可從建築物的象徵意義、稀有性、與經濟民生之關係等去衡量;「歷史價值」則可從發生過的歷史事件、有關的歷史人物、樓齡等方面去衡量;而「建築價值」則可從建築文化、建築特色等去衡量。

上段題到的「保育」,正是金字塔頂層的「理念」,而「集體回憶」等四項則是金字塔第二層的「論點」,而象徵意義、稀有性、歷史事件、樓齡、建築特色等等,就屬於第三層的「論據」──相對「保育」這個大理念和「社會價值」等抽象論點,第三層的點子都較易找到對應的實際資料去支持。

很快便到農曆新年,期望各位同學在拜年之餘,也可在放假期間抽空一讀此書,並希望這篇小文有助大家明白何謂「拆解」辯題。

再次祝大家新年進步!並祝大家在寒冷天氣下身體健康~

蔡聖龍
 

1 則留言:

Louis Lor 說...

閣下分析得很有見地。在拙作<前言>一章,開宗明義說出本書的論據和觀點均以人的‘好’為中心思想;所有以‘人本’為題的辯論想亦理應如是。

作者 羅慶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