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機會與一些師弟妹作辯論訓練,談到下次練習的辯題,出現兩派之爭:一派要求打「硬野」,一派要求打「吹水」題。選後者的,當然是因為希望能少找一點資料──畢竟應付課業也委實很忙。
其實我不反對打「吹水」題,甚麼是「吹水」題呢?「互聯網普及對人類文明發展利多於弊」和「香港社會貧富不公」,相對「港府應落實推行自願醫療保險融資方案」和「全港中學推行小班教學利多於弊」,前兩者便屬於「吹水」。因為後兩者是政策辯題,討論的論點都很實在,利弊有可能被量化和計算,但前兩者的是非對錯,相對而言則較主觀,沒有絕對答案。
「吹水」辯題是否真的較易處理呢?其實不然。「吹水」辯題無疑「易學」,但肯定「難精」;「硬野」辯題沒錯「難學」,卻是「易精」。因為一般中學生閱報不多,對社會事務的認識有限,故此要打「硬野」辯題便有難度,必須做很多功課。但其實打多了,便發覺政策辯題幾乎千篇一律,分析的框架和雙方的爭拗點來來去去也是那三兩款,只是政策主體不同了。
相反,「吹水」辯題表面容易,沒有甚麼「必須」資料要找,雙方大可順手拈來/信口雌黃爭論一番。但其實要認真處理好一題「吹水」辯題,要找的資料遠比政策辯題多,因為除了一般的剪報資料外,還要搜集文史宗哲理等範圍的資料,而分析框架也非常彈性,不易捉路。
因此,在開學一個月的日子,勉勵各界愛好辯論的同學們,「條條辯題通羅馬」,想打好辯論的話,便應認真面對任何辯題,如此才不會浪費未來一年的時間!
共勉!
蔡聖龍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