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評判、在座各位》分享會昨天(十一月廿八日)順利於城大舉行,感謝近百同學參與,當中包括一所澳門中學的同學,以及來港比賽順道參加聚會的澳門大學同學!
正如上篇文章所講,辯員多做筆記是好事,現在我也以身作則,將自己的演講筆記整理出來讓大家參考:
我認為一位好的副辯,應是一位「結構主義者」──發言時必須有「結構」,將論點內容清晰表達予觀眾接收。打個比方:我們去餐廳吃套餐,次序必定是餐包→熱湯→副菜→主菜→甜品→飲品,假如次序倒轉了,例如先上主菜,再來甜品,後是熱湯,接著奉上熱飲,之後再送上沙律副菜,到結賬時才給你餐包──沒錯,食物都對,品質也很好,但如此次序肯定令人吃不消!
辯論也一樣,你的論點即使很好,但用錯次序去陳述,例如將應先解釋的論點留到最後才講,或將一些不是最強的論點放到最前去「先聲奪人」,這樣都會影響評判和觀眾的接收。以下嘗試提出不同level的結構:
level 1 基本結構
「第一……第二……第三……」是最基本的結構,怎樣沒結構也好,只要能以一二三去標示論點,評判也會知道你有三個論點而非只有「一段陳述」。而有經驗的辯論員更會把一二三改為「法、理、情」或「對學校、對學生、對社會」等標題。
level 2 趣味結構
在一場勢均力敵的比賽中,大家的論點都差不多,若其中一位辯員能以「別出心裁」甚至「別開生面」的結構去講解論點,換轉你是評判,焉能不給他額外的分數?最簡單的趣味結構可以是「三不」,例如「定義不清、標準不明、立場不定」,又或送對方三個成語:「見錢開眼、口甜舌滑、未雨綢繆」。這些趣味標題的好處是,評判即使聽到一頭霧水,也會因這些標題而「醒一醒神」,使他可以記下這些標題,確保評分時有所記憶和依據。
再進一步,可以想想與辯題有關或時節有關的東西,例如辯論「政府應立法禁止銀行推銷高風險投資產品」時,可以這樣說:「今天對方同學好像銀行的推銷員,推銷三樣產品給我們,一是高風險定義,二是有毒標準,三是迷你論點……」接著逐一反駁對方的定義、標準、論點。而臨近聖誕,若有比賽的話,大家亦可考慮送「聖誕禮物」給對方:「主席、評判、在座各位,聽完對方的論點,今天就讓我充當聖誕老人,送三份聖誕禮物給對方吧:一是放大鏡,二是間尺、三是計數機。」接著解釋對方忽略了某事件,因此要用放大鏡;錯誤衡量某東西,因此要用間尺;錯誤計算某數據,因此要用計算機等。
level 3 思辯結構
或許你覺得所謂level 2的結構只是「花拳繡腿」,那麼你可挑戰一下自己,以你的思路作為結構,為評判撥開雲霧見青天。其中一種思路是「睇病」,以上述「政府應立法禁止銀行推銷高風險投資產品」為例:
1) 我們看見甚麼病癥?(長者虧本是否問題?還是對方認為投資有賺有蝕並無不妥?)
2) 我們怎樣判斷其病因?(是長者貪心?還是銀行沒良心?)
3) 有何治療方法?(一刀切全禁?還是逐步監管?)
4) 藥方如何?(全禁或監管的具體時間、方案)
5) 藥效如何?(方案實施有何直接效果?)
6) 有何好處?(這效果帶來甚麼好處?又會否引起副作用?)
若副辯在有限時間內能順序闡述其中三、四項,逐一指出對方在該項中有何問題、我方又如何合理,相信評判很難給予低分吧?還有另一個方法,就是「層層包圍」,以一個接一個的問題不斷收窄戰場,最後將戰場鎖定於對自己有利的一個爭拗點上,繼續以上述辯題作例子:
1) 散戶利益需否保障?對方不反對。
2) 高風險產品是否有問題?對方沒否認。
3) 政府是否有責任保障散戶?對方同意。
4) 但對方反對辯題,原來是擔心影響銀行股東的利益!
以這樣一個「客觀」的結構去陳述你「主觀」的思路,應可「反客為主」吧?
共勉!
蔡聖龍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