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龍應台的香港筆記@沙灣徑25號
作者:龍應台
出版:天地圖書
頁數:273
平時看龍應台的文章,多是在報章上看。在吃罷大量肥膩的新聞後,她的文章就像一客以心調制的甜品,令人精神為之一振。
這次一口氣看龍應台文章的集結,就像享受一次甜品「部飛」,各式各樣的甜品一次過品嚐,感覺真的很不同──讀報章專欄,看到的是龍應台的「精銳」;讀文章集結,看到的是她的「浩瀚」。
浩瀚,是因感覺到她的文字有生命──議論文見到她的義憤、記敘文見到她的入微、描寫文見到她的悠然、抒情文見到她的的高瞻。寫地雷的遺害,一段三數百字的段落,便深刻寫出那種傷感,像在訴說自己的故事。寫德累斯頓大轟炸,就像寫昨天剛發生的事,那種新鮮、那種貼近,實在不似是回顧一段六十年前的歷史。
在題為〈金鐲〉的文章,龍應台這樣描述一間間的小店:「裡頭全部是花邊。世界上甚麼東西用得到花邊呢?小女孩的蓬蓬裙、老婆婆的褲腳、年輕女郎貼身的蕾絲胸罩、新娘的面紗、晚餐的桌巾、精緻的手絹、讓窗子變得美麗的窗簾、作夢的枕頭套和床罩、教堂裡燭台下的繡墊、演出結束時徐徐降下的舞台的幕……」
龍應台就像在介紹自己的朋友一樣。
不知大家有否看過近日在網上流傳的一篇搞笑之「作」,那是「苦榮」寫的〈我對天星碼頭的感覺〉,當中一處笑位是:「我望向對面海的IFC一期、IFC二期、中銀大廈、匯豐總行、康樂大廈、會展新翼、會展舊翼、中銀大廈、時代廣場、崇光、大丸、金百利……」結果「老師」的評語是「請不要企圖以舉例來欺騙字數」。
欺騙字數跟生命流露的分別,除了在於文字功力,更重要是有否用心的觀察──有否將世界當成是自己的朋友那樣去觀察、去認識。
作為華人公共知識分子的表表者,你想龍應台會怎樣寫花呢?在〈艷紫荊和島嶼身世〉一文中,外文系出身的文人龍應台,化身為比植物學家更植物學家的專家,跟我們分析洋紫荊、羊蹄甲和艷紫荊的分別,之後再向我們一眾香港市民揭開一個天大秘密──香港市花其實是艷紫荊而非洋紫荊!在扮演完植物學家和偵探之後,她回到自己的文人座椅,抒發她對艷紫荊的感概──跟香港這個島嶼一樣,都是需經交流接枝而生、卻只有花沒有果的美麗東西。
辯論,固然需要搜集資料。就像龍應台的文章,不論談歷史還是講植物,她都如數家珍,絕不馬虎。但資料和數據本身是冷冰冰的,如何將資料和數據賦予生命,將它們當成朋友火熱地介紹給你的聽眾和評判?龍應台的文章,相信可以給你不少啟示。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