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0/2007

新界聯辯四強賽果

新界聯辯四強賽果
日期: 七月廿八日

第一場
辯題:勾地政策應予取消
正: 順德聯誼總會翁祐中學 0:3 負 反: 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

第二場
辯題:改變現行聯繫匯率制度利多於弊
正: 沙田培英中學 0:3負 反:元朗公立中學

7/09/2007

評判雜談 + 廣告一則

暑假前夕,正是辯論比賽的「旺季」,除了聯中和新聯開快車,不少學校都以辯論比賽作為試後活動,故評判亦特別「渴市」,因此我最近一星期也先後擔任了四次共五場評判.在此也向一些辯友老師致歉,因我無法無限量地請假擔任評判,故也無奈婉拒了一些老師的邀請,萬望見諒.

一口氣做了四次評判,在這裡略略分享一些有關辯論技巧的體會:

第一場題目大致為「港府應放寬輸入優才計劃」。我在說評語時以「謎」來總括我的感覺,因為正反雙方全場的爭拗點落在審批優才的委員會的職責,但偏偏這個委員會的運作,是在場八位辯員加三位評判加五、六十位觀眾都不了解的,結果大家對全場論點都只能「估估下」,如此自然對反方較為有利,因為正方有責任證立辯題,當一切都是謎的話,評判便無法判斷正方究竟「證到」還是「證唔到」。在這裡給各界辯友的建議是,除非你是有策略地想藉謎團來跟對手打消耗戰,不然便應避免以一些陰謀論、黑箱、機密之類無法證明的論點作為主要爭拗點──打個比喻:大家有錢買股票的話,應該買你了解其業務的公司股票,而不是跟風買些謎之股票;前者是有策略的投資,後者是博一博的賭博。

另一場題目大致為「大學應實施學分互通制」。上場我的評語是「謎」,這場我的評語是「虛」,因為正方明言不談細節。但在正方不談細節的情況下,反方便可順理成章指一切利處都是正方的空想,因為正方的構想根本不可行。在這裡給各界辯友的建議是,談政策總要有「少許」實質內容,以學分互通為例,至少也可提議:每名學生最多只有十五學分互通、每校最多只有一百學生可參與互通、只有平均績點需達三以上的學生方有資格申請互通......接著再補一句:方案原則如此,但具體仍可再議。如此便留有彈性,但又不至雲遊太虛,使討論難著邊際。

第三場題目大致是「現行世貿藥物專利限制利多於弊」。這次我的評語是「窄」。香港比賽多是以本地政策為題,當處理世界性辯題時,同學們不太習慣,從一個小處已知:同學以「市民」來稱呼辯題中的受影響者,但藥物專利所影響的已非「市民」,而是「各地人民」、「各國國民」,因為不是全世界的人也居於城市!特別是世貿藥物專利所影響的,很多時都是居於窮鄉僻壤的「村民」。另外,在香港這個商業城市長大、受教育,大家都習慣了商業性的思維:知識產權必然是好東西、商人自由發展便能使社會獲得最大利益......但其實這些概念是否必然正確呢?辯論有時需要我們對世界多點批判。

第四場題為「回歸十年香港更好」,這次我的評語是「變」。打這辯題,似乎正方一定是親中,反方一定是泛民!其實我們可否突破這種思考框框:親中人士可否說回歸十年比以前差?泛民可否說回歸十年比以前好?抽到正方的,是否一定要對五十萬人上街和沙士襲港避而不談?是否一定要對特區歌功頌德、歌舞昇平?正方可否主動提出五十萬人上街的確是壞事,但也帶出一些好的結果?沙士雖然不幸,但亦讓港人見到美善?需知道,「更好」不一定要「節節上升」,即使偶有「回吐」,只要「整體上升」也算是「更好」。同理,反方是否一定要「唱衰」香港、抹黑香港?反方可否以比正方更愛香港的積極態度,真誠告白:我們不是在找碴,我們正是為了香港好,才希望指出香港這幾年的問題,以便對症下藥,跟正方一同創造更美好的明天!

好,雜談完了,以下是廣告一則:

賽事:自由盃挑戰賽
辯題:港府應撥款資助不同政黨
正方:香港教育學院(應屆自由盃大專組冠軍)
反方:自由黨
日期:七月廿一日(週六)
時間:下午二時至四時
地點:自由黨總部(已搬遷到新地址:中環都爹利街11號律敦治大廈帝納中心4樓
特色:台下觀眾可向台上辯員直接發問,最後勝負由全場觀眾投票決定
備註:歡迎預先留座,查詢可電25334272 Shirley 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