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0/2006

女人街商販應以明碼實價經營

最近跟老師們交流,有老師問到如何令同學(特別是低年班同學)對辯論感到興趣。我提到其中一個方法是盡量設定一些生活化的辯題,避免「一開波」便談「聯繫匯率對本港經濟利多於弊」、「香港應實施醫療保險」、「雙普選有利社會和諧」等。

最近一次生活經歷,令我想到以下辯題:「女人街商販應以明碼實價經營」。是否真的有趣,或者見仁見智,但至少我認為這辯題比上一段提及的三條辯題更適合辯論初學者去討論。

記憶中,在女人街買東西是很便宜的,學生時代跟爸媽去買衣服也好、買家品或各式商品也好,不用怎樣講價,大家明買明賣。要議價,最多就是減一個「零頭」,例如六十八元,便「收順d」,收六十五或六十元。若你胡亂跟檔主說:「四十元賣不賣?」檔主會大罵你「運桔」接著便「送客」......

日前稍為「認真地」逛一逛這個購物勝地,驚覺(還是我真的太過孤漏?)一種幾十年前很普遍的議價模式竟重臨香江!我三番四次見到以下情況,不論顧客是外國人還是香港人:

客:這個賣多少?
檔:六十九元吧!
客:嘩~這麼貴,走了!
檔:唏,別走,算你五十元好了!
客:唔,還是去別處看看。
檔:好了好了,四十元算了!

果真是中港融合~~除著中港經濟日趨緊密,香港「明碼實價」的優良購物傳統,不知何時開始倒退回不文明的「開天殺價,落地還錢」模式。是自由行旅客增多,商販為令他們「賓至如歸」,所以用內地習慣的一套服事他們?還是因為不少新來港人士進駐了女人街(我觀察到不少檔主、檔員都是操大陸口音),於是他們將內地買賣的一套搬到香港?

究竟「明碼實價」是文明的象徵?還是「開天殺價」才算「物競天澤,適者生存」的進步?似乎有一定的辯論空間,同意的老師們或辯友們,不妨拿來作為辯論隊的練習題目。

以下是我想到的其中一條思考進路:

1)問題:顧客購物有被騙、不安的感覺
2)成因:檔主開價奇高,要顧客大幅度還價
3)方案:檔主應明碼實價
4)細節:標明價錢,定價要合理,即使有折扣也應在七八折上下,且要列明,讓顧客不用「估價」
5)效用:避免遊客要辛苦講價、減少他們買貴貨的擔心。
6)好處:遊客感覺良好,不必因講價引起爭執,保持香港好客和文明的購物天堂形象,且節省遊客議價時間,讓他們多遊覽不同商舖或地方.

以上的進路大致適用於正方;至於反方,亦至少可從以下幾方面提出質疑:

7)嚴重性:顧客對講價情況是否真的很不滿?
8)副作用:樣樣明碼實價,會否令遊客因「冇折頭」而掃興?減低購物意慾?
9)可行性:如何落實明碼實價的方案?
10)取代性:在明碼實價以外,有否更能減輕顧客被騙感覺的方法?

讀到這裡,不知大家認為「女人街商販應以明碼實價經營」是否一條可辯的辯題呢?還是你會進一步建議,練習時索性辯論:「『女人街商販應以明碼實價經營』是一條可辯辯題」 ^_^

蔡聖龍

沒有留言: